國際定義
§ Bullying is an act of repeated aggressive behavior in order to intentionally hurt another person, physically or mentally. Bullying is characterized by an individual behaving in a certain way to gain power over another person.
§ 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暴露在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行為之中。
一般認知的校園霸凌定義
§ 霸凌者(一個或一群人)對被霸凌者進行重複的傷害行為。
§ 霸凌者擁有高於被霸凌者的力量,其力量包含社會權力、體力、及過當的管教權。
§ 霸凌的範圍從簡單的一對一到複雜的團體霸凌,其中必然包括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霸凌者,以及未必每起霸凌事件皆有的協助者。
§ 霸凌可以發生在任何人際互動的場所中,包括學校、教會、家庭、工作場所、社區等。
§ 霸凌行為可能透過言語、肢體、集體、網路、電話、文字等媒介之行為,使被霸凌者在身體、心理、社會適應中(一項或一項以上)受到傷害。
教育部的定義
§ 指一個學生長期重複的被一個或多個學生欺負或騷擾,或是學生被鎖定為霸凌對象而成為受凌虐學生,導致其身心受到嚴重傷害的情形。
§ 具有欺侮行為;
§ 具有故意傷害的意圖;
§ 造成生理或心理的傷害;
§ 雙方勢力(地位)不對等;
§ …其他經學校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確認。
校園霸凌中的各角色
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複雜的互動狀態,牽涉的學生可分為幾種:[23]
§ 欺凌者(英文:Bully)發動欺凌行為,通常還帶領其他同學參與其中。
§ 受害者/被欺凌者(英文:Victim/Bullied)受到欺凌。
§ 協助者(英文:Assistant)跟隨欺凌者,直接參與欺凌行動。
§ 附和者(英文:Reinforcer)支持欺凌者的行為,例如:在旁嬉笑或吶喊助威。
§ 保護者(英文:Defender)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嘗試制止欺凌行為。(但這樣的人通常為數不多)。
§ 局外人(英文:Outsider)置身事外。(也有些是害怕幫助受害者會讓自己受到欺負而假裝局外人的身份。但通常如果受害者轉學或是住院等無法到校上課時,欺凌者便可能從局外人裡挑選下一個目標)。
欺凌者的類型
主動型欺凌者
§ 霸道和衝動,傾向使用暴力欺壓他人,並且自認為老大。
§ 比較自我中心,對受害同學缺少同理心。
§ 想要得到部分朋輩的認同。
§ 行為上比起其他同學突出。
§ 自私,不為他人設想。
被動型欺凌者
§ 看見欺凌者的暴力行為得逞,於是協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則藉此保護自己,免受欺凌。
§ 看見欺凌者欺凌同學後,則嘲笑受害者。
容易成為受害者的類型
負面因素
§ 在同學間不受重視,只有很少朋友,缺乏同儕團體的友誼。(例如:獨來獨往、安靜寡言)
§ 缺乏與同儕相處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學不滿、反感或厭煩。(例如:用詞自大、狂妄)
§ 個人衛生欠佳。(例如:長時間不洗澡、挖鼻孔)
§ 行為上得罪到同學引起公憤。(例如:向師長打小報告)
其他因素
§ 性格內向、害羞、怕事。
§ 具有身體障礙、智力障礙。
§ 沉默、表達能力不佳者。
§ 有明顯外傷、疾病。
§ 性格或行為上異於同儕。
§ 在校表現優秀。
§ 其貌不揚者
§ 學業成績較差者。
欺負因素
各種欺負行為
§ 叫受害者侮辱性綽號;指責受害者無用。粗言穢語、喝罵、嘲笑。
§ 對受害者施以重複的物理攻擊,攻擊其身體或物件。例如: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髮及對射橡皮筋等。
§ 傳播關於受害者的消極謠言和閒話。
§ 恐嚇、威迫受害者做出受害者不想要做的行為,威脅受害者聽從命令。
§ 在各方面讓受害者遭遇麻煩。
§ 誣告或陷害受害者違反校規、欠交功課等,使受害者招致處分。
§ 當班上有同學做錯事,老師尚未找到真凶時,欺凌者便假定是受害者所為,並傳播此假定給其他同學。
§ 在受害者發表言論時不尊重受害者,只顧做自己的事,與附和者談話,甚至故意打斷、反對、找碴。
§ 在評分時故意給予受害者較低的分數或等級。
§ 進行自由分組活動時,不願意或拒絕與受害者一組;若與受害者一組,其他組員通常會表示不滿。
§ 受害者獲獎或成績較佳時便被欺凌者喝倒彩,甚至認為受害者是靠作弊取得的。
§ 分派系結黨:孤立、杯葛或排擠受害者,甚至演變成一人對抗派系(其凌者與其他協助者),進而造成大規模衝突。
§ 欺凌者當看見其他同學違反校規時便置諸不理,但看見受害者違反校規時卻即時向老師舉報,即欺凌者以雙重標準看待。(香港俗稱大細超)。
§ 敲詐、強索金錢或物品。(毀損、偷竊、騙取、丟棄)。
§ 畫侮辱、猥褻、負面的圖案,或書寫髒話、性暗示文字。
§ 施以網上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網誌或論壇上發表具有人身攻擊成份的言論。
§ 利用難題為難受害者。
§ 以各種整人方法惡整受害者,如拿白膠塗在椅子上。
§ 糾眾毆打受害者。
§ 利用受害者的過錯、隱私、糗事攻擊受害者,故意批評或詢問。
受害者影響
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身體影響
§ 不同程度的輕重傷。
§ 永久性的後遺症、傷殘、明顯傷痕。
§ 死亡。
淺層心理影響
§ 恐懼
§ 消沉抑鬰
§ 憂慮
§ 胃痛
§ 厭食
深層心理影響
§ 創傷後遺症
§ 人格分裂
§ 人格扭曲
§ 價值觀錯亂
§ 失去對人性的信任
行為影響
§ 吸毒
§ 醺酒
§ 自殘
§ 自殺
§ 厭學、逃學
§ 成為欺凌者
§ 反社會行為
§ 學生運動
§ 引發校園槍擊案
校園霸凌中的各角色
欺凌者的類型
容易成為受害者的類型
各種欺負行為
受害者影響
學習影響
§ 缺席、曠課
§ 退學、逃學
§ 失去對教師的信任與尊重
§ 失去與同學間的和諧關係
二度傷害
當師長或同學在獲悉霸凌事件後,卻不予處理,極可能造成受害者的二度傷害。 校方、導師、教師、教官、學務體系等處理者,因為考量個人升遷、名譽、自身安全等,而不予保護受害者。
反映校園欺凌之作品
小說
§ 《風葬的教室》
§ 《告白》
§ 《萊辛頓的靈魂》〈沉默〉
§ 《事發的19分鐘》
§ 《惡意》
§ 《殺人之門》
§ 《血色童話》
§ 《巧克力戰爭》
§ 《教室裡的惡魔》
§ 《瀕死之綠》
§ 《刀》
動漫畫
§ Life~人生
§ 狄得夫
§ 捍衛聖域
§ 死後文
§ 光速蒙面俠21
§ 流星花園
§ 麻辣教師GTO
§ 靈異教師神眉
§ BLEACH
§ 玩偶遊戲
§ 青春男孩
電子遊戲
§ 惡霸魯尼
電影
§ 校園敢死隊(台)
§ 青春電幻物語(日)
§ 少年十五十六時(港)
§ 告白(日)
§ 邪惡(瑞典)
電視劇
§ 人間失格
§ 危險心靈
§ 孩子們的戰爭
§ 改造野豬妹
§ 女王的教室
§ 死神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