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到底我們生養孩子的目的是什麼?

 到底我們生養孩子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求學業、求
功名嗎?如果是,那麼增強知識技能可能是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但是如果我們生養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他建立成熟穩定的建全人格,讓他將來有創造力、思考力及自我肯定,能以成熟豐厚的內在涵養應事,那麼或許我們就該重新思考目前教育孩子的方式及觀念。根據我們多年的教育經驗發現,其實孩子不是不想合作,而是他們排斥大人引導他的語言.通常大人在沒有自覺的情況下所說出來的話,大部分都是充滿比較,挑剔,指責,計較的.尤其當我們大人相信孩子是有缺憾的時候,我們通常講出來的話都是不滿意的。
例如:我小時候都不會這樣,為什麼你會這樣...(比較)
你怎麼這麼膽小、內向...(指責)
媽媽上次就跟你講過,不可以怎樣...你怎麼還這樣...(計較)你不會做就不要幫忙,愈幫愈忙...(挑剔)
孩子在13歲之前,都是在發展右腦,而右腦最主要是負責自我肯定、感覺、直覺。尤其孩子在這個年齡『感覺』很重要。他們是用『感覺』來建立認知及價值觀的。而感覺、自我肯定、直覺等,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內聖』功夫。孩子現在正處在高度感覺的年齡,父母親擔心緊張的情緒反而會讓孩子在無形之中認定自己有問題,甚至會更畏懼學習。如果我們家長用功課、分數來替代家庭教育,那麼我們即將會失去的可能是與孩子培養感情的機會,也就是真正幫助孩子『建立自我肯定、培養生活好習慣』的機會。那麼到最後,孩子可能會變成什麼都不缺的人,不缺知識、不缺才藝、不缺經驗、不缺學歷、不缺機會,就唯獨缺一樣,那就是.....缺『德』!
   
說實在的,在現在這個教育體制多元的年代, 若希望孩子成為擁有成熟穩定的健全人格, 真的唯有父母親願意彎腰下功夫學習才有可能.


我們都要互相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