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胭脂樹












中文名稱:胭脂樹                                  
英文名稱:Annatto、Annatto Tree、Lipstick Tree、
學   名:Bixa orellana Linn.
科   名:胭脂樹科(Bixaceae)胭脂樹屬(Bixa)
別   名:臙脂樹、臙脂木、胭脂木、紅木、紅色樹
原產地:熱帶美洲,台灣於 1910 年代由南洋引進栽植,作為染料和園藝作物用。
分布:台灣全島各地均可見其踪跡,尤以中南部較為常見。
用   途:1. 園藝欣賞用果實可作欣賞,葉片背面有褐色的鱗痂,嫩葉用手搓揉,會出現紅色的汁液。2.作紅色染料用果實可以做成紅色染料。3.藥用:性味:根:酸、澀、甘、平。效用:根:退熱,截瘧,解毒。治發熱,瘧疾,咽痛,黃疸,痢疾,丹毒,毒蛇咬傷,瘡瘍;種子:收斂,退熱。治肝炎,尿血。
莖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很少超過 8 公尺;樹幹直,但在很低處就開始分枝;樹冠略呈半圓形;樹枝伸長,皮褐色,斜上昇或直立,光滑無毛。
葉 :葉互生,具長柄,卵形或卵狀心形,長 8~18 公分,寬 6~12 公分,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或圓心形,紙質或厚紙質,全緣或淺波狀緣,表面綠色光滑無毛,背面有赤褐色短毛,5 出脈、主脈,側脈及細脈於表面凹下於背面隆起。葉柄長 4~7 公分,略粗壯,光滑無毛。
花 :花頂生,開放時徑約 2~3 公分,呈密集的圓錐花序,花序長 6~12 公分,密佈赤褐色短毛;花萼深 5 裂,裂片覆瓦狀排列,黃色或紅色,基部具有腺體 5;花瓣 5 片,粉紅色,長橢圓形,長 1.2~1.8 公分,寬 0.6~0.9 公分,先端寬,背面略具紅色斑點;雄蕊多數,花絲上半部淡紫色,下半部為黃色,柱頭淺 2 裂。
果  實:果實為蒴果,扁三角形(雞心形),密被肉質軟刺,成熟時 2 瓣裂,長 3~4.5 公分,成熟實帶紅褐色;種子多數,長橢圓形,先端略鈍,徑 0.4~0.5 公分,外被有紅褐色肉質種皮,其紅色外種皮為良好之胭脂材料。
特  性:胭脂樹是熱帶地區最有名的染料植物。多年生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樹皮呈灰白色,有白斑,樹高約 3-6 公尺。葉具長柄,互生,心形,先端銳尖,近於全緣,兩面平滑。圓錐花序頂生,密佈褐色短毛;花瓣 5 片,粉紅色,萼形小,不整齊二裂,基部具腺體  5。蒴果扁三角形(雞心形),密被軟刺,其紅色外種皮為良好之胭脂材料。亞馬遜河流域與西印度群島的原住民取胭脂樹的種子,拌合唾液,再用手掌搓揉,塗抹臉部、皮膚,做為身體的裝飾,看起來就像塗上胭脂一般,因此得名。葉片背面有褐色的鱗痂,嫩葉用手搓揉,會出現紅色的汁液。
‧更多資料http://plant.tesri.gov.tw/plant/ 搜尋  臙脂樹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三卷(增訂一版) 臙脂木 p505 850315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3) 82翼柄旃那 p89 南天書局出版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1185臙脂樹p593 國立編譯館主編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3/111.htm 胭脂樹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臙脂樹 92年10月323頁
拍攝地點:后里鄉內埔國小行政大樓前(940701)。台中縣東勢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