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謝敏恆媽媽、妤臻媽媽提供鉛筆當作小朋友的獎勵品、故事書讓小朋友借閱。
2. 對於愛說話的孩子,父母往往只耐心當聽眾合宜回應就夠了。孩子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會主動表達內心的想法,直到他認為「夠了」為止。但萬一孩子一個悶葫蘆,問他沒反應,又該怎麼辦呢?
一般來說,悶葫蘆的孩子,通常把想法放在心裡及腦裡。父母在面對這樣的孩子時,除了傾聽,更需要加以鼓勵,孩子才願意表達想法。若父母誤以為「孩子沒問題呀!」或「我問過他,他說他很好呀!」那可能就會和孩子的內心世界擦身而過,失去了解孩子的機會,更無緣協助孩子解決問題了。
換句話說,對於不愛表達的孩子,父母可能更需要花時間,花精神,去了解孩子在想什麼?看法是什麼?打算做什麼?難道對所有的事都沒有想法嗎?從來不和同學說話、爭吵嗎?孩子果真生活如意嗎?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就像透明球般,有什麼好擔心嘛?」
很多孩子,平時「乖乖的」,發生事情後,父母震驚的程度,猶如遇到七級地震,幾乎不相信眼睛所見到的事實。而親子間對生活內容,之所以產生如此巨大的落差,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如果孩子覺得把話告訴父母,總是沒有好下場,或父母的能度總是拒絕或責備,也許他就不會想和父母溝通了。
畢竟,孩子也是有血有肉的,他們非常敏感,知道大人給他的是軟釘子、閉門羹,還是熱切的、感興趣的態度。一旦被孩子察覺大人的反應是負面的,孩子預期的是「說也是白說,說不定還會因此被罵。」就可能打住不說,而且依照父母的期望大做表面功夫。每天按時上下學,但背地裡究竟如何,卻可能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父母不希望和孩子產生觀念上的落差,父母不妨在觀察之餘,學習放下身段,先設法打入孩子的朋友群中,若無法掌握孩子的朋友,那麼就暫時「高估」一下孩子,改以孩子為師,讓孩子來教自己一些新觀念、新鮮事,例如:職棒、職籃、電腦、電玩.....那麼,在虛心求教的過程中,孩子一方面有所表現,一方面父母也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價值觀了。
此外,孩子通常需要父母的鼓勵,父母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就是一連串肯定和鼓勵的過程。即使父母不說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對孩子都可以是一種「默許」的鼓勵。
所以,父母沒不妨藉各種話題和孩子攀談吧!例如:劉德華最近有什麼歌在流行?黎明最近有拍戲嗎?郭富城的衣服為什麼那麼特別?有些男生為什麼要帶耳環?戴左耳或戴右耳意義不同嗎?或是問卡通人物為什麼受歡迎?即使孩子口中罵著「你好遜」,但必然會訝異父母竟然對此話題感興趣,而重新對父母刮目相看。
換句話說,只要父母不失赤子之心,孩子願意開口了,父母便掌握住通往孩子生活的金鑰匙了。接下來,便可透過一次一次不斷練習,學習當個善於溝通的父母了。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一定要給自己多次的機會,事實上,孩子在成為心目中循規蹈矩的孩子前,也需要一次一次練習,一次次鼓勵,才逐漸變成父母理想中的好孩子了。
舉例而言,一個見到鄰居、長輩會主動打招呼有禮貌的孩子,絕不是天生自然的,而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以及父母隨時耳提面命,並假以時日所得到的結果,所以家長不要急於見到成果,而要給彼此不斷嘗試、修正的機會。
一般來說,悶葫蘆的孩子,通常把想法放在心裡及腦裡。父母在面對這樣的孩子時,除了傾聽,更需要加以鼓勵,孩子才願意表達想法。若父母誤以為「孩子沒問題呀!」或「我問過他,他說他很好呀!」那可能就會和孩子的內心世界擦身而過,失去了解孩子的機會,更無緣協助孩子解決問題了。
換句話說,對於不愛表達的孩子,父母可能更需要花時間,花精神,去了解孩子在想什麼?看法是什麼?打算做什麼?難道對所有的事都沒有想法嗎?從來不和同學說話、爭吵嗎?孩子果真生活如意嗎?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就像透明球般,有什麼好擔心嘛?」
很多孩子,平時「乖乖的」,發生事情後,父母震驚的程度,猶如遇到七級地震,幾乎不相信眼睛所見到的事實。而親子間對生活內容,之所以產生如此巨大的落差,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如果孩子覺得把話告訴父母,總是沒有好下場,或父母的能度總是拒絕或責備,也許他就不會想和父母溝通了。
畢竟,孩子也是有血有肉的,他們非常敏感,知道大人給他的是軟釘子、閉門羹,還是熱切的、感興趣的態度。一旦被孩子察覺大人的反應是負面的,孩子預期的是「說也是白說,說不定還會因此被罵。」就可能打住不說,而且依照父母的期望大做表面功夫。每天按時上下學,但背地裡究竟如何,卻可能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父母不希望和孩子產生觀念上的落差,父母不妨在觀察之餘,學習放下身段,先設法打入孩子的朋友群中,若無法掌握孩子的朋友,那麼就暫時「高估」一下孩子,改以孩子為師,讓孩子來教自己一些新觀念、新鮮事,例如:職棒、職籃、電腦、電玩.....那麼,在虛心求教的過程中,孩子一方面有所表現,一方面父母也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價值觀了。
此外,孩子通常需要父母的鼓勵,父母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就是一連串肯定和鼓勵的過程。即使父母不說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對孩子都可以是一種「默許」的鼓勵。
所以,父母沒不妨藉各種話題和孩子攀談吧!例如:劉德華最近有什麼歌在流行?黎明最近有拍戲嗎?郭富城的衣服為什麼那麼特別?有些男生為什麼要帶耳環?戴左耳或戴右耳意義不同嗎?或是問卡通人物為什麼受歡迎?即使孩子口中罵著「你好遜」,但必然會訝異父母竟然對此話題感興趣,而重新對父母刮目相看。
換句話說,只要父母不失赤子之心,孩子願意開口了,父母便掌握住通往孩子生活的金鑰匙了。接下來,便可透過一次一次不斷練習,學習當個善於溝通的父母了。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一定要給自己多次的機會,事實上,孩子在成為心目中循規蹈矩的孩子前,也需要一次一次練習,一次次鼓勵,才逐漸變成父母理想中的好孩子了。
舉例而言,一個見到鄰居、長輩會主動打招呼有禮貌的孩子,絕不是天生自然的,而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以及父母隨時耳提面命,並假以時日所得到的結果,所以家長不要急於見到成果,而要給彼此不斷嘗試、修正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