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成長的父母
207 琬珊爸爸 (102學年度)
從結婚到現在,轉眼間兒子已十一歲就讀國小五年級,女兒已九歲就讀國小二年級。近來卻發現他們的個性、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做事態度有著許多差異。兒子的個性比較內向害羞,自己的東西都會放在固定的地方,衣服也會整理得很整齊,交代他的事情都不需要擔心。女兒的個性比較外向活潑,自己的東西自己常常不知放在哪裏,要用的時候常常需要出動全家人幫忙尋找,她的衣服也常弄得亂七八糟而不整理,找一件衣服可以把衣櫥裡的衣服都掀開,起床跟睡前刷牙及吃飯前洗手要一直催促她做。但女兒也有她的優點,她在功課上一點都不需要擔心,一年級的時候考試都排在班上前五名,獎狀共拿了七張,最近發現她回家的時候,會自己預習功課,國語及論語會背老師還沒教的部分,數學也會預寫老師沒教的習題。反觀兒子在功課上比較令我擔心,他目前五年級但轉學轉了三次,可能受到轉學的影響,每次上學期他的功課都不甚理想,但下學習都會進步神速,所以他每年都會拿到最佳進步獎,這也是他目前拿到的獎狀。
想想為何女兒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及做事態度跟兒子會有那麼大的差異呢?是不是她從小到大教育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生兒子的時候爸爸跟媽媽工作比較沒那麼忙,而且媽媽曾經一段時間沒工作在家照顧兒子,因此很注意兒子的教育,會訂巧虎的書跟影片給兒子看,陪他一起看並解釋裏面的故事及道理給他聽,讓他不知不覺中養成好的習慣,因此他從小在生活上就養成好習慣,會把自己的東西整理整齊放在固定地方,衣服會摺好放在衣櫃裡,起床跟睡前一定會刷牙,吃飯前會洗手。在媽媽生完女兒後由於爸爸跟媽媽工作比較忙,女兒交給奶奶照顧,一歲多的時候交由保母照顧,兩歲的時候開始上幼稚園。因此在她三歲前奠定人格習慣的最佳時期,父母親都忽略了,才會造成她在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的養成上沒有兒子哪麼好。但有一點在女兒方面做得不錯,媽媽每天睡覺前都會說故事給女兒聽,買故事書給女兒看,平常也會帶女兒到圖書館看故事書,藉此訓練女兒的閱讀習慣,久而久之女兒到書店或圖書館看到好的故事書就會自己拿來看。
我也從來沒有花時間去了解我兒子為什麼對這個東西感興趣,只認為他喜歡學什麼就讓他去學,但他的興趣一直在改變,對於他興趣的多變,我剛開始蠻生氣的,因為我認為他學一樣東西為什麼不學久一點專精一點,但是他不想學我也就沒勉強他。剛開始的時候他喜歡畫畫我就給他去學畫畫,學了一年多他對畫畫沒興趣,開始對直排輪有興趣我就給他去學直排輪,學了兩年又開始對直排輪沒興趣,但開始對足球有興趣,於是每星期我都陪他去足球場踢足球,踢了半年又開始不喜歡踢足球,開始對彈鋼琴有興趣我就給他去學鋼琴,學了半年又開始沒興趣,現在對打籃球有興趣,所以我每星期都陪他去打籃球,不知這興趣他能維持多久?後來我用心思考他為什麼會對那些東西感興趣呢?終於知道他喜歡畫畫是因為他的同學畫畫畫得很漂亮他想像他一樣,所以對畫畫感興趣,他對直排輪有興趣是因為班上有許多人在學直排輪,他對足球有興趣是因為他看了卡通「閃電十一人」,他對彈鋼琴有興趣是因為他在學校上課上到有關「貝多芬」的故事,他對打籃球有興趣是因為他看了卡通「灌籃高手」。原來小孩對任何東西感興趣都是有跡可循的,只是大人不用心去觀察罷了。他雖然一直在改變興趣,在學習不同的東西,但藉由他學習東西的過程我可以發現他對哪些東西比較有天賦,而且他接觸的東西越多學習的東西也越多,可以培養他多方面的發展。
從兒子與女兒的差異我終於體會到教育小孩的重要,小孩出生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他個性、人格及習慣的養成在於他所接觸到的環境及父母親是否用對方法教育他。他的潛能是否發揮,在於父母親是否有用心花時間去了解小孩的興趣,去發掘小孩的天賦進而培養他。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在教育小孩方面我已空白了好幾年,希望現在開始我可以用心去觀察體會小孩的心思,並用對方法教育他們,陪著他們一起成長。